第六十六章 因故返沪-《国芯》
第(2/3)页
不管你今后成为怎么样的一个人,成功或者失败,但至少在这一刻:你是我心中最好的学生!”
周逸知道自己学习成绩很厉害,但他不知道自己在校长心中地位如此重要。
“张老师,你这样说,让我感觉很有压力。一想到要离开家里去陌生的城市,进入陌生的校园,跟陌生的同学相伴,就使得我心里很不爽。”
张国华虽然是校长,但在班里强调要称呼他为张老师,以此拉近跟学生们的距离。
为何如此抗拒到沪江借读,周逸心里还有一大重要原因,就是他受到危险应激反应综合症的影响,希望处于熟悉安全的环境之中生活。
“优秀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点,就是他们都不害怕压力,能将压力化为动力驱使自己前进。
在你身上,早就具备了这样优秀的潜力。
还记得当初小学上课时突然一大群大人到你们班级外面旁听,班上其他同学都不敢发言,就只有你挺身而出在讲台上侃侃而谈。
当时我就在那群大人之中,小时候的你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。
人活着就会面临压力,每个人都躲不掉,关键在于你如何跟压力和平相处,甚至还能转而利用它来促使自己的进步。
要不这样,你先去借读一个学期,如果觉得真不合适那就回到远志中学来,将这段历程当成是一次外出学习的机会。”
说到做思想工作,长期跟教师队伍打交道的张国华,还是比一直埋头搞技术的周建国要厉害一些,他以退为进的策略让周逸勉强可以接受。
终于说服了周逸点头,不过他答应到沪江借读可是有前提条件的,就是必须能学习电脑知识。
张国华通过电话给远在沪江师范学院附中的同学联系,对方非常明确告诉他学校因实力有限暂时没有开设电脑课程的打算,所以他之前想好的路子走不通了。
如此一来,挑选学校范围大大缩小了。
在整个沪江市都没几台个人电脑的大背景下,当然只有那些顶尖重点中学——“四校八大”才有能力办到此事。
本地学生都趋之若鹜,却不得其门而入,一个外地学生想凭借读插班进入“四校八大”的难度可想而知。
张国华尝试让在沪江师范学院附中当领导的同学帮忙,但对方却表明态度他能力有限,实在帮不上忙让人进入“四校八大”借读。
这下子,又轮到大人犯愁了!
最终,还是周建国为了儿子的前途,不得不挺身而出尝试找门路。
“四校八大”之中,复旦大学附中就名列其中。
自己的老师谢依德先生就在复旦大学当副校长,她恐怕就是周建国能想到最近的关系了。
但一直以来,周建国都没有走后门拉关系的经验,这次又是涉及到自家儿子,让他犹豫不决。
“举贤不避亲,一件事出于公心,自然问心无愧。
第(2/3)页